刍议和谐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素质教育例文

刍议和谐校园网络文化建设, 素质教育-

 刍议和谐校园网络文化建设

 ? ?:文/王明燕,苗汝昌,崔然

 ? ?摘要:21 世纪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先进的网络通讯技术作为重要传播手段之一吸引众人目光。大学作为重要的文化机构,要勇于担当先进文化传承与创新之重任,采取合理的举措来利用网络通讯技术,将古今中外优秀文化与其相融合,不断创新,构建出内容丰富、积极健康、蓬勃向上的和谐校园网络文化,促进全校师生全面和谐发展,并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文化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信息技术;网络文化;和谐文化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 ?1 信息网络技术发展现状

 ?21 世纪是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时代,它以多媒体技术和国际互联网技术为代表,并以惊人的速度从社会的各个层面推动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教育学习方式的不断革新。网络是二十世纪人类最重要的科技成果之一,引入我国后,其发展之快,影响之广,渗透之深,可以说是前所未有的[i]。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 23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08 年 12 月底,我国网民数量达到了 2.98 亿,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一位。手机网民数则首次超过 1 亿人。在 2.98 亿网民中拥有博客的网民比例达到 54.3%,用户规模为 1.62 亿人。易观国际认为,中国网民数量快速增长为中国互联网产业发展提供了良 好的基础,而且中国互联网用户还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的发展势头。

 ?据有关资料表明,目前 internet.com 在全球拥有上百万新闻邮件订户和新闻邮件,E-mail 通信交流方式在经济发达地区早已取代传统的文本书信交往。世界各地大中小学校都在利用当代信息网络技术,开展网络教学和远距离教育等,进行教育教学改革。这说明,网络不仅是人们生活、学习的一种工具,更成为了人类的一种生存方式;网络不仅和计算机有关,它也决定了人类的生存发展:人类的生存发展已经离不开计算机网络,网络已经具有了文化的涵义,一种新的文化形式即网络文化。

 ?信息技术是当前各类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教育改革的重要技术手段。信息技术与学科教育的整合,提高了教育的智能化水平和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

 ?2 校园网络文化

 ?网络文化作为一种新生事物和一种新型的文化形式,随着信息技术尤其是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而产生并发展,是人们在社会活动中依赖于以“信息、网络技术以及网络资源为支点的网络活动而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ii];是一个描述信息时代与信息技术相关联的多种文化形式或文化产品的概念,它是由Internet 产生,并依赖于 Internet 发展的所有的技术、思想、情感和价值观念的一个集合体。

 ?网络从文化上来说,是自印刷术发明以来人类最伟大的媒体革命,它扩大了人类实践活动的范围,弘扬了人类主动求索、应对挑战的实践。它是以知识为基础,促进了教育的发展的同时,也为知识的传播提供了极为便捷的手段。网络的发展以创新为动力,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网络文化则属于文化发展的新形态, 是文化发展进步的新趋势,它是一种全球性信息资源开发和共享的文化。而校园文化是指在学校这一特定的文化氛围中,师生在从事课内外的各项活动中所创造的精神财富以及承载这些精神财富的规章制度、组织活动和意识形态。“e 时代”的来临对学校师生的学习、生活、交往方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并由此形成了校园网络文化,它是时代的需要和必然。

 ?校园网络文化是以师生为活动主体,以校园文化为依托,通过网络进行信息沟通的行为方式及道德规范的总和,是一种新型的校园文化。与校园传统文化相比,它具有数字化、跨文化、开放互动等特点。校园网络文化刺激了师生的求知欲,拓宽了求知的途径,实现了“不出校门”的社会教育。

 ?3 和谐校园内涵

 ?建设和谐社会是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把“社会更加和谐”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提出来的。胡总书记说:“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而和谐校园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学校更快更好发展的基本条件。和谐校园是一种以和衷共济、内和外顺,协调运转的素质教育模式,是以校园为纽带的各种教育要素的全面、自由、优化的良好育人氛围,是学校教育各子系统及各要素间的协调运转,是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和谐发展的教育合力,是以提高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和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促进师生的自身发展和身心健康为宗旨的整体效应。

 ?和谐能够凝聚人心,和谐可以团结力量,和谐促进事业发展。建设“和谐校园”必须从文化建设入手,唤起教育者的文化意识,立足于学校实践,着眼于学校未来,积极构建开放、民主、和谐 的学校文化,全面提升学校的文化品位。山东科技大学刘向信书记说,建设和谐校园,就要“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三公原则”;“营造‘宽松、宽容、宽厚’的三宽环境”;在校师生要“汲取儒家的进取,道家的淡泊,佛家的善良,进取才有可能成功,淡泊才有可能悟透人生,善良才有可能涤除邪念杂尘”

 ?4 和谐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举措

 ?人类已经进入一个“文化”的时代,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建设和谐文化,逐步成为现代人的不懈追求。文化的和谐发展是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标志,作为一种软实力,文化可以创造生产力,提高竞争力,增强吸引力,形成凝聚力。而先进文化是一种更高层次、更高境界的和谐文化。在当代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就是要使构成社会主义文化的诸要素和各成分有机整合、协调发展,就是建设更高层次、更高境界的社会主义和谐文化。[iii]

 ?大学是引领社会发展与文明的机构,是文化的传承和创新之地,在社会系统中总是代表着一种重要的文化符号,拥有着不同凡响的文化气质和独特的大学精神。大学校园网络文化是由大学师生借助于网络共同创造的反映其价值取向、理想信念、团体意识、群体心态、行为规范等方面特性的系统。大学校园网络文化的和谐发展必须依靠先进传播技术,以先进文化为导向,注重发挥文化的基础性和先导性作用。

 ?首先,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以马克思主义价值体系为指导。

 ?和谐校园网络文化建设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和谐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中的指导地位。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进行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现代西方文化思潮和西方各种价值观念迅速涌入,市场经济逐利观念和功利化取向在社会尤其是思想尚 未成熟的青少年群体中的蔓延,正在导致社会文化中马克思主义价值系统导向作用的弱化。而大学德育的目标是培养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合格公民,社会主义社会的合格公民当然要具有无产阶级的价值观,同时遵守社会公共生活领域的社会规范和职业生活领域的职业规范,而要达到这一目标则需要以马克思主义价值系统为指导方向,实现大学校园网络文化的德育功能。

 ?其次,以高校校园文化为主导,统筹结合校园网络文化的开放性与选择性,坚持创新原则。

 ?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要以高校校园文化为主导,坚持开放性与选择性的统一。高校校园文化作为校园特有的文化现象,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有所长,实现创新教育目标有着独特的功能。开放、交流是保持主流文化生命力的源泉。高校校园文化一方面应以开放的姿态接受社会各种大众文化,但同时也要考虑到,大学作为一个育人的场所,在接纳、倡导社会大众文化时,应进行批判性地、有选择性地吸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抵制腐朽思想和腐败思潮的侵蚀,并从中不断调整、充实和丰富自己,从而生成自己特有的文化体系,以适应时代要求和校园自身的内在需要。

 ?作为社会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校园文化在对培养创新人才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江泽民总书记曾指出:“知识经济、创新意识,对于我们 21 世纪的发展至关重要。”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永不衰竭的动力。高校作为传播科学文化知识和精神文明的基地,其固有的、特殊的文化功能,在创新人才的培养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根本目的是用先进的思想、理论和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通过校园网络文化活动形式与载体,培养创造性人才,使学生具有崇高的理想、良好的道德情操和品质修养。

  ?最后,要坚持利用先进技术传播先进文化,促进校园网络文化的健康和谐发展。

 ?尽管以网络通信技术、多媒体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属于当代最先进的科学技术,为各类文化信息提供了更加广阔的传播途径和更加丰富的表现形式,但先进技术必须以先进文化为指导,游离先进文化指导的误用,不仅不能发挥其先进技术的作用,而且会窒息先进技术的功能。如许多学生网民只把网络当作游戏的工具,上网就是玩游戏,类似于鲁迅所批评的“火药只做爆竹,指南针只看坟山”,以至一些青少年学生染上“网瘾”而不能自拔,不仅不能在开阔眼界、增加知识、提高修养等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还使网络异化为一种毒害青少年的顽疾,这种误用正是由于先进文化的缺失。因此,先进的网络信息技术只有灌输先进文化作为引导并正确加以运用,才能真正发挥其传播古今中外优秀文化、宣扬科学真理、塑造美好心灵、弘扬社会正气等作用,形成先进的网络文化,造福社会与人民。

 ?五、结束语

 ?在未来的信息化校园中,网络文化价值的影响力将会大大提高,作为网络时代战斗在一线的教师和教育工们,我们应该积极地走在学生的前面,充当网络文化的领航员,采取有效措施培育健康、和谐的“网络文化”环境,坚持积极利用、大力发展、科学管理,把握好网络文化发展的方向,发展优秀的网络文化,营造良好的道德风尚与文化氛围,为建设和谐数字化校园提供有利的思想保证和舆论支持,促进高校师生全面和谐发展。

 ?

推荐访问:例文 刍议 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