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黑除恶_到_扫黑除恶_----透视近年来中国治理理念变化

从 从" 打黑 除恶" 到" 扫黑 除恶"

  ---- 透视近年来中国治理理念变化 8 2018 年 年 1 1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通知》。《通知》指出,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进一步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为期三年的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从 0 2000 年到 8 2018 年,自此,中国结束了“ 打黑除恶”7 17 年长跑,进入了新的阶段。

 一、 “打黑 除恶 ” 到 “扫黑 除恶 ”的 概述

 (一)打黑除恶的历程回顾

 0 2000 年底,我国首次开展“ 打黑除恶” 专项斗争。7 17 年间,从“ 打黑除恶” 到“ 扫黑除恶” ,从立法、司法到政策,我国打击黑恶势力的专项斗争一直在不断的调整变化中。

 0 2000 年 年 2 12 月 月 1 11 日,全国打黑除恶专项斗争电视电话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央决定从 0 2000 年 年 2 12 月到 1 2001 年 年 0 10 月,组织全国公安机关开展一场打黑除恶专项斗争。这是我国首次开展打黑除恶专项活动。由于当时地方黑恶势力犯罪十分猖獗,甚至有发展蔓延之势,1 2001 年 年 4 4 月,在中央社会治安到 工作会议上,将打黑除恶专项斗争的时间延长到 3 2003 年 年 4 4月,并且将其并入为期两年的“ 严打” 整治斗争。4 2004 年,起始于 0 2000 年的全国性的“ 严打” 斗争结束,而“ 将严打 的方针贯穿于日常各项打击犯罪的工作中” 。5 2005 年,在分析了五年来“ 打黑除 恶”的形势,党中央深刻认识到黑恶势力的危害,于 6 2006 年,在中央成立了打黑除恶专项斗争协调小组,并设立全国“ 打黑办” 。之后,每年都召开全国会议动员部署打黑工作,自此,打黑除恶成为常态。

 (二) ) 扫黑除恶的理解与认识

 在全国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 的重大决策,事关社会大局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事关人心向背和基层政权巩固,事关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我作为一个在基层工作的人员,我对扫黑除恶的理解就是:有黑扫黑,无黑治恶,无恶除霸,无霸铲痞。通过三年努力,优化基层组织建设环境,遏制黑恶势力违法犯罪特别是农村涉黑涉恶,提升基层社会治理能力,提升人民群众安全感、满意度。

 (三)二者区别

 第一,国家高度重视。党中央、国务院全面部署,整合统筹各方资源,发动群众,集全党全民之力打一场扫黑除恶人民战争。

 第二,侧重点和范围不同。过去“打黑”注重社会治安角度,强调点对点打击黑恶势力犯罪。而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更注重基层,强调夯实党的执政根基、巩固执政基础、加强基层政权建设,在更大范围内,更全面、更深入地扫除黑恶势力。

 第三,力度不同。过去“打黑”打得多,防得少。这次专项斗争更加重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齐抓共管,不仅打击黑恶势力,还注重对潜在黑恶势力的预防和教育。

 二、一字之差透视出近年来治理理念新特征

 (一)为了人民,依靠人民。

 习近平书记强调,党的根基在人民、党的力量在人民, , 要充分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 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 , 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既是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目标,也是扫黑除恶斗争的应有之义。一直以来,黑恶势力严重影响了人民的生活,一些地方黑恶势力气焰十分嚣张,以致老而 百姓有案不敢报、有冤无处申。而 8 2018 年扫黑除恶斗争则是以“ 群众路线” 构建扫黑除恶“ 天罗地网” ,为了人民,依靠人民,充分发挥了人民的积极性,真正成为一场对付黑恶势力的人民战争。群众举报涉黑涉恶线索,经查 证属实,即可获得现金奖励,奖励金额上不封顶……这是今年9月出台的《湖北省 公安厅关于涉黑涉恶线索有奖举报的指导意见》中的明确规定。据了解,全国多个地市均有黑除恶线索举报渠道和奖励机制,可以通过“两微一端”及多种方式揭发举报,同时健全相关保护措施,严守保密纪律,保证群众的安全,消除群众后顾之忧。截至 8 2018 年 年 2 12 月,湖北、山西、河南、辽宁、广东、山东、甘肃等省份取得了显著成果,广泛发动群众参与,切实打好了扫黑除恶的人民战争。

 (二)重视基层,求真务实。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基层是一切工作的落脚点, , 社会治理的重心必须落实到城乡、社区,社区服务和管理能力强了,社会治理的基础就实了。”基层往 往是各类黑恶势力违法犯罪的“ 重灾区” ,群众反映最强烈,也最深恶痛绝。由于基层的疏于管理,形成部分“ 真空地带” ,为黑恶势力滋生蔓延提供了空间。基层黑恶势力的种类也十分多样,有利用权势和宗族势力形成的“ 村霸”“ 乡霸” ;有通过干扰市场秩序的“ 行霸”“ 市霸” ,更有部分黑恶势力游走于犯罪与违法之间。党中央为此高度重视,强调要把惩治基层腐败同扫黑除恶结合起来,坚决 查

 处涉黑„ 保护伞‟ ,作为今后整治群众身边腐败问题的一个重点。

 (三)法治保障,道德滋养。

 法安天下,德润人心。法治和德治是扫黑除恶两个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如车 之两轮、鸟之双翼,二者不可偏废。法律是惩黑除恶的最后一道防线,要遵循习近平总书记依法治国的理念,要始终保持对黑恶势力的高压态势,不让一人有特权,不让一人漏网,在铁腕惩治上下

 功夫,做到精准打击、严厉打击、延伸打击。同时,我们应当看到,打击已有黑恶势力固然重要,但对于潜在和国 即将转化黑恶势力的防范同等重要,以往中国 7 17 年的打黑经验告诉我们,扬汤止沸,不如灭火去薪。运用道德进行教化和感染,是我们党治理理念的一个美好期待, 也是今后治理理念的一个重点。

 (四)追本溯源,提高自身。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和根本保证是。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7 17 年打黑经验告诉我们,打击重点黑恶势力固然重要,但同时要加强我们执政党和国家干部的自身建设。过去很多党员干部自身就涉黑涉恶,这都大大影响了打黑除恶的效果。而近几年国家高度认识到这一问题,切实追本溯源,提高自身建设,为打黑除恶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和队伍保证。4 2014 年我们开展了“ 群众路线教育” ,切实树立了人民中心论的思想,5 2015 年开展“ 三严三实”

 专题教育,引导领导干部出实策、鼓实劲、办实事,不图虚名,不务虚功。6 2016 年开展 “两学一做”, 2017- - 2018年学习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思想,加强党的思想政治建设,强化对党员干部教育管理。通过近年来的不断教育,各部门立足职责定位,强化问责追究,干部提高认识,防止了“ 灯下黑” 的现象,更好地推进扫黑除恶与反腐败斗争。

 三、近年来治理理念转变的原因分析

 。

 (一)社会治理的现实需要。

 利莫大于治,害莫大于乱。国家和社会治理理念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法治,成为现代国家的基本特征,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上,提出了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重大部署。法治中国这一崭新提法,既尊重法治发展的普遍规律,又联系现实国情民意,也反映了国家对社会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因此出现了由“打黑”到“扫黑”,由“社会管理”到“社会治理”,由“提高社会治理水平”到“提高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对于指导和推动社会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二)人民参政议政的积极性提高。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 于人民,人民是国家的主人。随着社会进步和时代变迁,国家给予其更多的机会和渠道来参政议政,个人的主人公姿态和积极性进一步凸显。在基层小小的村庄,都有村务公开民主日,村民们依法行使自己的权利,对村实务进行管理。不断健全的公开公示制度,让个人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知情权,并提出意见和建议。不断畅通的诉求渠道,让个人意志有了充分表达,不论是每年三月两会期间的“我和总理面对面”,还是各地政府推进“放管服”改革中的信息公开网站,亦或是通过微博微信“两微一端”,借助网上平台,媒体传播,大 V V 转载,让更多隐藏的黑暗得以曝光。人民 的力量浩瀚如大海,让人民来揭发,让人民来检举,让人民来评判,借助人民的力量,多部门整合,统筹资源,社会广泛参与,已成为国家治理的一个不错选择,也促使着国家治理理念的变化。

 (三)执政党更加求真务实。

 通俗易懂接地气、务实化成为一大亮点,8 2018 年习近平新年贺词中,仅人民一词就出现 现 7 7 次,强调一切工作就是要让人民群众有了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突出了教育、就业、收入、社保、医疗、养老、居住、环境等方面人民更加关心的问题,更加关心平凡人的生活和命运,在一个国家主席新年发言中,第一次出现了快递小哥、环卫工人、出租司机等词语,体现了对劳动者的关心和赞美。再看近年来执政党所作所为,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扫黑除恶、精准脱贫、污染防治、坚持高质量发展不动摇,助推乡村振兴,加快新旧动能转换,一个 个硕果累累,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我们都是努力奔跑的追梦人”。

 ( 四)基层地位凸显。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扫黑除恶、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乡村振兴一个个重要的决策部署都必须贯彻落实到基层才行。基层治理不好,不仅危害社会大局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更会影响到党的形象和执政基础。因此,基层成为近年来社会治理的重点,如何加强基层建设,增强基层活力,更好贯彻上面部署,是一个需要深思的问题,也是促使治理理念转变的一个重要因素。

 四、对未来治理理念的期待与展望

 本文第一部门我们从“打黑”和“扫黑”说起,探讨了“打黑”与“扫黑”的历程,分析了二者的区别,第二部分我们通 过一字之差,通过此探讨了治理理念的呈现出的特征,本文第三部分,我们并没有局限于“打黑”到“扫黑’, , 而是在第二部分的基础上分析了近年来治理理念转变的原因,那么最后一部分,我们将突破“ 打黑” 与“ 扫黑” 的探究,而是对未来治理理念进行期待和展望。

 (一)继续改善和保障民生。

 民惟邦本, , 本固邦宁。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只有人民幸福,人民有动力、有盼头,社会治理才能更加容易。8 2018 年,我们的民生工程取到, 了很大成就,1 1 亿多非户籍人口在城市落户的行动正在继续,0 1300 万人在城镇找到了工作,解决棚户区问题的住房开工了0 580 万套,新市民有了温暖的家。9 2019 年以及未来,民生工村 程仍任重而道远,还有农村 0 1000 多万贫困人口等待脱贫,还有很多退役军人需要安抚和安置,还有更多的劳动者和平凡人需要去关心和尊重。未来各级政府要继续以人民为中心,关心人民切实的困难难题,着力 办好民生实事,切实在民生“痛点”“难点”上精准施策,把人民的安危冷暖时刻放在心上,让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美满。

 (二)用大数据打造社会治理新格局。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而其中社会治理智能化正是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将现代化信息技术与传 统治理方式相融合,推动社会治理体制机制创新的重要方式。在未来,强化网络化、智能化管理,提高城市管理标准,通过网络化和网络平台,进行数据整合,实行精准分析;通过优化流程,实现精准服务;通过完善提升,实现精准治理,更有效地管理好国家和社会的公共事务,在社会治理方式上实现革命性的变革。

 (三)真诚尊重各种人才,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提高社会治理专业化水平,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为此,要加强社会治理各类专业化人才队伍建设,建设高素质专业化人才队伍。而由于人才福利待遇较差,社会认可程度较低,以及缺少相关法律制度支撑,导致现阶段专业人才队伍流失严重,培养造就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迫在眉睫。在未来,需要国家和社会各界共同参与,不仅要提高福利待遇、晋升渠道、工作条件和工资收入,而且要完善社会工作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而更重要的是要在全社会形成一种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让专业人才有归属感 和成就感,激发其创造活力,更好地服务于社会治理。

 (四)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活力。

 基层最接地气、最能反映群众日常生活,基层的治理实践也随时随地受到群众检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把资源、服务、管理放到基层,把基层治理同基层党建结合起来。因此,要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活力,就必须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力量。要发挥党的政治优势、制度优势和组织优势,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和社会号召力,坚持党的根本宗旨,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把党员组织起来,把人才凝聚起来,把群众动员起来,不断 创新治理方式、完善治理格局,扎实夯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由“打黑”到“扫黑”,一字之差,却反映出党和国家治理理念的变化。其实,不仅是这个政治现象,近年来的很多政治现象都无时无刻不在说明这个问题,这是社会进步、民主法治成都不断提高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过去几年我们取得嘞丰富的成果,社会治理的大时代已悄然降临,对于未来,我们信心满满!

推荐访问:除恶 中国 透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