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报告

淇县事业单位分类改革调研报告

 根据《河南省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开展全省事业单位分类改革调研工作的通知》(豫编办〔2009〕55号)文件精神和市编办工作安排,对我县事业单位分类改革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 事业单位 基本情况

 我县事业单位总数为261个(含乡镇事业单位37个),其中全额拔款事业单位203个,差额补贴事业单位33个,经费自理事业单位25个。

 二、事业单位分类基本情况 根据《河南省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开展全省事业单位分类改革调研工作的通知》(豫编办〔2009〕55号)事业单位分类标准参考表,按照事业单位的功能和特点,将全县现有事业单位分为三大类: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从生产经营活动的事业单位和从事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从事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又划分为三个类型:公益Ⅰ类、公益Ⅱ类、公益Ⅲ类。分类详细情况如下:

 1、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依据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承担政府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单位。我县共有这样的事业单位32个,编制1036名,实有953人。

  2、从事公益类服务的事业单位。从事关系国家安全、公共安全、公共卫生、经济社会秩序和公民基本社会权利的公益服务,不能或不宜由市场配置资源的公益Ⅰ类事业单位143

 个,编制3198名,实有3529人。涉及人民群众普遍需求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面向全社会提供公益服务,可部分实现由市场配置资源的公益Ⅱ类事业单位26个,编制1169名,实有1242人。业务活动具有公益性;可实现由市场配置资源的公益Ⅲ类事业单位5个,编制66名,实有人数34人。

  3、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事业单位。以市场为导向进行资源配置和确定经营服务内容与方式,有生产经营能力,具备了市场竞争主体功能的事业单位18个,编制384个,实有人数309个。

  三、面临的问 题

  一是工作难度大。由于事业单位种类繁多、性质各异、情况复杂,事业单位机构数多,编制和实有人数占全县编制和实有人数的85%和76%,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工作难度大。

  二是类别界定模糊。事业单位履行的职能和行政机关还存在政事不分、职责不清,部门之间职能交叉的现象,很难准确界定事业单位类别。

  三是配套政策问题。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关系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大局,涉及事业单位广大职工的切身利益,如果在改革过程中没有养老保险、人员分流安置等完善的配套政策支持,广大职工的切身利益得不到社会保障,必然会影响社会稳定大局,致使改革难以达到预期的目标。

 四是资产债务问题。部分事业单位撤并后,相关的资产、债务如何处置,尤其是债务的化解,如果解决不好,也会对改革后事业单位的运行产生不利影响。

  四、建议

  1、出台规范性文件,自上而下进行分类、分步骤改革。省里出台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实施方案,对全省事业单位改革进行统一部署,自上而下进行分类改革,规范和指导市县进行事业单位分类、分步骤改革,先改革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其次改革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事业单位,因为这两类事业单位占全县事业单位比例较小,较易推进改革,最后再对公益类事业单位改革。为市县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提供政策依据。。

  2、制定配套政策,保障改革顺利进行。为确保改革顺利进行,要制定完善的配套人事、财政、社会保障等政策。一是研究有关社会保障政策,建立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进一步完善工作人员在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之间流动时社会保险关系的转移和衔接办法,切实解决事业单位职工的养老、医疗保险、住房公积金等后顾之忧;二是出台竞争上岗、鼓励自谋职业、提前退休等人员安置政策,妥善解决好人员分流安置问题。三是建立财政投入、国有资产划转等制度,完善财政投入机制,妥善处理事业单位撤并后的资产和债务问题。

 3、理顺和完善事业单位管理体制,巩固改革成果。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完成后,要进一步理顺和完善事业单位管理体制,逐步实行“管办分离”,将政府职能部门与事业单位的职

 能分开,政府职能部门与所属事业单位脱钩,政府主管部门不再直接参与事业单位人、财、物的具体管理,只承担依法对本系统事业单位的行业监管,事业单位集中精力搞好公共服务,从而避免政事不分、职责不清、职能交叉等现象产生,巩固分类改革成果。

 4、加强组织领导,推动改革有效进行。成立由党政主要负责人和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组成的事业单位分类改革领导小组,负责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具体组织实施,协调处理改革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推动改革有效进行。

 淇县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

  2009年7月30日

推荐访问:调研报告